中文
“弹指一挥40载”,起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,以40年的筚路蓝缕和砥砺前行,让神州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作为宜昌医药行业改革转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,人福医药集团总裁、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杰受邀三峡晚报“改革开放40年40人专访”栏目,与大家共同回顾历史,展望未来。
今年6至10月,宜昌人福药业公司一口气拿到了5个新产品的美国FDA批准文号,这标志着宜昌人福研发的产品完全达到了美国标准。
把时间往前推20年,宜昌人福药业的前身——以宜昌制药厂为核心的宜药集团,一度3年累计亏损达1个多亿。
再往前推,上世纪八十年代,宜昌制药厂曾是全省一块亮晶晶的招牌。
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宜昌制药产业起起伏伏,砥砺前行,风光过,也衰落过,到如今重新站上市场之巅。人福医药集团总裁、宜昌人福药业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李杰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亲历者。
成也原料药败也原料药
如果说宜昌医药行业是波浪式发展,那么早在上个世纪,李杰就曾见过浪尖,也被卷到过浪底。
“在上世纪80年代,宜昌医药产业一度十分辉煌,可能现在不少人都无法想象。”李杰说。
1980年,李杰从石油化工学院(现武汉化工学院)毕业分配至宜昌工作,4年后又作为技术人才引进至宜昌医药化工局担任技术科副科长,主要负责协调医药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,从此跨进了医药行业。李杰说,当年医药局对指导本地医药企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,曾牵头制订市七五医药发展战略规划,他本人就参与了规划的制订。
许多老宜昌人都知道,那个年代宜昌医药行业底蕴深厚,不仅在国内响当当,药品出口更是抢手。
当时,宜昌制药厂、民康制药厂、三峡制药厂、第四制药厂和平湖制药厂这五朵“金花”在全国名声显赫。宜昌制药厂的VC原料药,成就了上世纪宜昌医药行业最灿烂的一段时光。
90年代的宜昌制药厂 “宜昌制药厂曾是中国规模最大、产量最高、质量最好、成本最低的VC生产企业。”李杰说。 但以VC为主的原料药生产门槛低,导致在1995年前后产能过剩,价格大幅下滑,宜昌五大药企效益也急剧下降。 1995年,宜昌组建宜药集团,以宜昌制药厂为核心,整合民康制药厂、三峡制药厂等药厂,但宜昌医药已风光不再。 大胆试水麻药首次扭亏为盈
1997年,刚刚带领三峡制药厂实现扭亏的李杰临危受命,接受了组织安排,挑起宜药集团“一把手”的重担。
来到宜药集团后,李杰做了一个重要决定:不做原料药,转做制剂。
和原料药相比,制剂需要高工艺、高技术,李杰回忆,当时做这个决定很不容易。“宜昌药厂做VC是有根基的,但麻药研制是一片空白。”
但经历过原料药产量过剩、亲眼看到宜昌药业从辉煌到惨淡的李杰心中只有一个想法:原料药不能继续搞下去了,再难也要做制剂。“原料药是基础工业,制剂要深加工,附加值高,国外一些顶尖的药企几乎没有做原料工业的,都在做制剂。”
有了这一思路,李杰分析了全厂200多个批文,在比较了所有产品的优劣后,他决定把生产麻药作为盘活药厂的第一步棋。
麻药怎么做?向国外先进经验学起。
在技术上,李杰与当时宜药集团学历最高的总工程师焦红(现任国家药监局局长)商量,要学习国外药企的经验,摸索新工艺。一是对现有的原料合成工艺进行优化,二是加强对麻药无菌制剂的无菌控制,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量。
在销售方面,当时很多企业选择的都是药品包销的传统方式。一次,李杰在武汉参加湖北省麻醉学术会议,发现学术推广的营销模式非常适合麻药,“为什么不组建一支学术队伍,专门介绍、推广我们的产品?”李杰想。
宜昌人福成立初期学术推广活动
现任公司副总裁的陈小清回忆,1999年,李杰董事长说要组建一支200人的专职推广队伍,当时宜药集团所有的销售人员加一起才100多人。这一想法,公司上下一度“都不看好”。
然而,当陈小清首站到沈阳进行麻药学术推广时,一家医院麻醉科欣然接待了他,答应试用宜昌的产品。
实践证明,李杰创新的营销模式是正确的。
到1999年年底,宜药集团的麻药全年销售576万支,当年实现了扭亏为盈
牵手人福成功改制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就在宜药集团刚刚有所起色的时候,1999年国家发布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,要求小容量注射剂车间必须在2002年底前通过GMP认证。
这意味着宜药集团要么花上3000万的资金购设备、改车间,要么被踢出市场。
当时的企业刚刚扭亏为盈,总负债达到了2.2亿元,还欠银行几千万元利息,贷款根本不可能。
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,李杰积极寻求投资合作伙伴改制。“谈了十几家,广东、北京、深圳的企业挨个找,对方要么只输出品牌和管理,不投真金白银,要么只要我们的麻醉药品,不要普药,不安置职工。”眼看GMP生死大限越来越近,李杰越来越愁,但他坚持“麻药技术一定要在自己手里,员工也要妥善安置。”
直到2000年底,湖北省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——武汉人福科技找到了他。
经过双方深谈,人福科技提出出资3300万元与宜药集团共同设立新公司,并承诺将宜药集团的全部产品纳入新公司,分三期完成小容量注射剂、冻干制剂、固体制剂及自用原料药的GMP改造,同时承诺共同想办法解决宜药集团的人员、债务等历史问题。
现任宜昌人福药业党委副书记、副总裁的晏涛,负责当时的企业改制工作,他说:“李杰董事长约了人福科技的艾路明,在葛洲坝宾馆谈了几个小时,第二天跟我说就定下跟人福合作。在后期的商谈中,我们在股权比例、资产处置和人员安排三个关键问题上反复磋商,依法化解了2亿元的历史债务,妥善安置2000多名职工。”
没逃避银行债务,没有工人上访,实现了股东满意、政府满意、职工满意的良好结果,这也成为当时宜昌国企改制的一段佳话。
2001年8月8日,宜昌人福药业诞生。当年宜昌人福就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,利润670万元。
2005年11月28日,宜昌人福医药工业园落成庆典
从跟跑、并跑到领跑
在李杰的带领下,浴火重生的人福药业,从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。 目前,宜昌人福生产的麻药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%,公司在中国、美国、瑞士等地建有多个研发基地,投资10亿元建立出口药品基地,成为湖北省第一家口服固体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的制药企业。 2017年4月,宜昌人福与印尼MBF公司就麻醉药品技术出口项目正式签订协议,实现由麻醉药品输出向麻醉技术输出的飞跃。这是我国首次实现麻醉药品的技术出口,人福药业也成为中国首家麻醉药品技术出口的企业。 今年10月,宜昌人福药业公司收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关于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的批准文号,这也是宜昌人福本年度拿到的第五个FDA批文。 2018年7月13日,宜昌人福举办产品获批FDA文号庆典大会 但在李杰看来,人福药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“宜昌人福到了一个中速的发展期,比前些年发展稍微快一些,但还没有完全到高速发展期,增长潜力十分巨大。”李杰说。 他认为,宜昌人福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对标国际医药巨头,积极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,这一点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。 “国际医药巨头在做什么,将要做什么,我们一直在学习。” 李杰说,从引进国际已有的先进技术,到参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同步研发,再到提前介入国际超前的药物基础研究。这就是从跟跑、并跑到领跑。 “今后,我们要做麻醉镇痛领域的领跑者!”李杰对此信心十足。 人福医药集团总裁、宜昌人福药业董事长李杰与与美国研发中心团队合影 继生产质量体系全部达到国内GMP标准后,宜昌人福正在瞄准美国、欧盟标准进行升级,力争到十三五末所有生产线全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 宜昌人福已定下目标,十四五期间,企业将全面向国际市场进军。 今年3月,李杰赴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,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医药行业发展的亲历者,他在会上提出了多项有关医药和民生的发展建议,特别是希望加快推动《安宁疗护法》立法的进程,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在李杰看来,一个真正的企业家,不仅要带领企业生产最优质的产品,更要肩负起为大众创造幸福生活的使命和责任。 李杰坚信,未来的宜昌人福一定会乘势而上,破浪前行,在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一显身手。 2018年3月,李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